不难发现,积分运营平台的主要商业动机是获取老会员的购物行为,为以后的其他营销手段提供数据支持。这是一套连贯的方案,如果单独拆开其中任何一个,都无法形成因果联系。所以在制定积分计划的时候,你要知道积分计划的范围和目的。
然后我简单介绍一下积分体系的运营规划。直接用客户忠诚度计划,而不是积分计划,这样更准确。
第一,获得客户。
现在,我们把分散在业务各个环节的客户信息整合起来,即客户的姓名、性别、手机号、邮箱等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?比如你开一家小店,和顾客建立关系的第一步就是和人打招呼,知道他们的名字,这样下次就可以叫他们了。第二步,关注人们的消费偏好。
第二,识别客户的有效行为。
因为你要为这些有效的行为“买单”,所以你首先要在客户联系你的时候,明确哪些行为可以促进你产品的销售。可以分为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。比如银行客户,转账、取钱、购买理财产品等都是直接行为,登录网站、激活卡、参与活动、微博转发等间接促进因素。
第三,等级区分。
为什么要区分就是把大部分资源花在重要客户上。有两种区分方式。一种是根据他之前的消费记录区分各个等级,一般钻石、铂金、黄金、白银、普通的比例:2%、3%、15%、60%、20%(仅供参考);另一种是根据客户自己的消费能力。比如一个和你一起消费的顾客,可能是普通会员,但是他和其他商家的消费是钻石。然后你决定他也是钻石。你需要做的是改造他。
第四,状态管理。
你应该知道你的会员现在是什么状态:活跃,活跃,一般,睡觉等。那么你应该有一些策略来强化或者改变他。以你的店为例。如果一个客户以前每周都会来找你买包烟,但是最近你发现他一个月没来了,你觉得他是搬家了,出差了还是戒烟了?然后有一天你看到他的时候,你会按照你想象的状态去问候对方。如果对方还没戒烟,你可以递根烟过去,然后他又会活跃起来。
第五,持续友好的交流。
如果是人流量不大的小店,可以当面沟通。但是,如果你是一家大型连锁超市,这种方法是有限的。你需要开发各种沟通工具,比如短信、电话、柜台打印的小纸条、邮件等。,根据客户的状态和偏好传达个性化内容。
第六,建立持续激励客户有效行为的平台。
这时候就要用真正的积分制了。客户做了哪些有效的行为,你应该根据这些行为的贡献来奖励客户。当然,直接有效行为可以从交易中提取佣金比例奖励客户,但间接有效行为更难衡量。一般来说,公司直接补贴这笔钱。目的是量化对客户的奖励以及后续的积分流通结算。当然,其他量化方式也是可以的,比如返现(美国Discover已经在用)和优惠折扣。
第七,搭建服务平台。
根据您产品的特点建立服务类别。如果你是卖电视机的,那么一般顾客买了电视机后短时间内不会光顾你的店,甚至两三年内你都不会再联系。要么得扩大产品种类,增加小电器等;或者可以去横向联盟。举个例子,如果一个顾客从你这里买了一台电视,你可以给他一张B&Q或者宜家的优惠券,这样如果有人从宜家买了一个电视柜,宜家就可以奖励这个顾客一张你们公司的家电优惠券,等等。目标让顾客随时享受你提供给他们的间接或直接服务。
第八,合伙人兴趣平台。
这通常用于联盟积分计划。说白了,客户赚的积分,都是从合作伙伴的营销费用中扣除你的运营费用获得的。你要用这个积分计划为合作伙伴创造相应的价值,比如导入流量、提供业绩报告、提供联合营销机会、推广活跃会员、定期消费行为咨询报告等。
第九,CRM平台和团队。
事实上,这是客户成长历史的档案。在这里,你区分的客户不是个体的id,而是有鲜明名字、兴趣、态度等的个体。可以洞察客户需求组合、购买决策、沟通习惯等。通过消费店内外信息,与店铺互动信息(问卷、微博互动等。)、人口特征(年龄结构、家庭特征、人口增长率、地区差异)、社会特征(职业、收入、住房、居住面积)。
最后,需要有强大的运营人才,因为客户忠诚度计划本质上是一个数据驱动的计划。运营型人才要求具备营销能力、商务谈判能力、商业模式策划能力、数据应用能力等。没有好的人才,上面的一切都是空的。
同样,积分运营规划只是客户忠诚度规划的一部分,而客户忠诚度计划是公司营销战略的一部分。任何积分计划或客户忠诚度计划都不能单独运作,它必须有一个内生的逻辑支持。